一、城市濕地公園規劃
1.規劃原則
(1)系統保護原則:系統保護城市濕地公園內的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連貫性、資源的穩定性以及周邊環境的完整性;
(2)利用濕地做功原則:充分利用濕地公園的自我調節、維護和組織能力,發揮濕地利用太陽能、廢水中的有機化學能,以及降解有毒或含金屬的有機化合物的功能;
(3)合理利用原則:合理利用城市濕地公園的水、生物、礦物資源,積極開展濕地科研、科普教育、休閑游覽活動,發揮濕地的綜合利用價值;
(4)協調建設原則:整體風貌、建筑風格與濕地特征相協調,公園建設采用生態材料和工藝;各類設施的數量、規模和位置協調。
2.規劃理念
“三圈四區七層”的規劃理念:
“三圈”即城市濕地公園建設的三個主要目標:保護、利用、提高;
“四區”即城市濕地公園的四大主要功能區:濕地保育區、濕地展示區、游覽活動區和管理服務區;
“七層”即理想城市濕地公園應同時具備的七個功能重點區,如圖所示:
3.規劃內容
城市濕地公園規劃的內容包括:提出規劃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劃定公園的范圍和功能分區、確定保護對象和保護措施,提出濕地景觀工程建設方案 ,測定環境容量和游客容量,規劃游覽方式、路線,科普、游覽活動內容,確定管理、服務和科學工作設施規模,提出公園保護、管理等方面的措施和建議等。
4.功能分區規劃
城市濕地公園一般應包括重點保護區、濕地展示區、游覽活動區和管理服務區四大功能區。
5.游憩空間規劃
根據城市濕地公園內游憩中心地與濕地保育區的空間布局關系,可以將城市濕地公園的游憩空間結構劃分為單核心結構和多核心結構兩類。
各類游憩空間結構的對比分析:
6.游憩產品規劃
以生態為本、旅游為體、城市濕地共生為基本理念,按照體系多元化、空間立體化、文化活態化、技術現代化、更新常態化的開發策略,構建完善的城市濕地公園游憩產品體系。
7.運營管理規劃
根據城市濕地公園功能和參與主體的不同,公園開發通常采取以下四種運作模式:
二、城市濕地公園設計
1.設計原理
城市濕地公園的設計是基于場地尺度上的微觀設計,本質上是生態系統設計,應按照生態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對濕地進行構建、恢復和調整,以實現濕地功能的正常運作和生態系統服務的可持續性。
在濕地公園設計過程中應遵循以下設計原理:
(1)地域性原理:因地制宜(環境背景),尊重傳統文化和鄉土知識(地域文化啟示),適應當地自然過程(生態設計形式),當地材料的選用(植物、建筑材料) ;
(2)保護和節約自然資本原理:保護(Protect)、減量(Reduce)、再用(Reuse)、再生(Recycle);
(3)綜合性原理:設計目標的實用與多用性,多學科參與性,人與濕地協調性。
2.設計內容
城市濕地公園設計主要包括:植物景觀設計、水環境設計、土壤設計、岸線設計、生物棲息地設計、鳥類生境恢復設計、構筑物設計等方面的內容。
(1)植物景觀設計:應從植物搭配、植物種植、植物景觀布局等方面進行著手;
(2)水環境設計:核心在于實現水的自然循環,包括保護和恢復河道網絡、改善濕地地表水與地下水之間的聯系、對周邊排水和引水系統的調整等內容;
(3)土壤設計:包括利用成熟的經驗、材料和技術,實現土壤的自然演替和層次的優化;
(4)岸線設計:以自然生成的濕地基質土壤沙礫代替人工砌筑,實現濕地水域與陸域的自然過度;
(5)生物棲息地設計:包括水域面積、濕地水域深度、棲息地布局等設計內容;
(6)鳥類生境恢復設計:包括觀鳥環境改良設計、濕地鳥類招引設施設計、人工養殖區設計等;
(7)構筑物設計:城市濕地公園構筑物設計主要包括游客中心、濕地博物館、觀景平臺、觀鳥屋、園區道路、旅游標識標牌等:
思 考:
城市濕地公園的規劃設計應本著生態保護為前提的基本理念,通過與濕地生態旅游開發的有機融合,實現公園綜合效益的最大化。在具體的規劃設計過程中,應兼顧濕地利用與保護的關系,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塑造自身品牌和特色,促進城市濕地公園的永續發展。
微信公眾號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