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創造了“中國奇跡”,同時也出現了成長中的煩惱。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持續問題突出,利益主體多元、利益訴求多樣問題顯著。如何提升發展的整體效能、推進事業全面進步?如何破解公平正義的時代課題?“十三五”開局之年,歷史新方位已確定,“協調”一詞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習近平指出:“區域協調發展是統籌發展的重要內容,與城鄉協調發展緊密相關。區域發展不平衡有經濟規律作用的因素,但區域差距過大也是個需要重視的政治問題。區域協調發展不是平均發展、同構發展,而是優勢互補的差別化協調發展。”
據《人民日報》報道,2014年東部的上海、北京、浙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超過了4萬元大關,而西部的甘肅、西藏、新疆剛超過2萬元,差距十分明顯。
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在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中,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地區率先發展成為重要的“四大板塊”。而“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是培育區域發展新格局的三大戰略和新的增長極。
目前來看,區域協調發展已經發揮出1+1>2的功效,這些重大戰略的加快實施,促進了各地區在更高水平更高層次開發開放,拓寬了經濟發展新空間。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發展新格局,為促進協調發展“充電蓄力”。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這是對于我國長期以來經濟發展地區差距持續增大,而做出的重大發展戰略調整。旨在通過有針對性的發揮各地區的優勢、彌補特定地區的短板,進而實現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胡玉瑋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如是說。
春節期間,一篇有關“上海女孩跟江西男友回農村過年,吃第一頓飯就要分手”的虛假網文被網友關注,其揭示的城鄉物質、文化差異引起了熱議。
農村人進城發現“無親戚”、“無恒產”、“無工作”,而習慣城市生活的人返鄉則面臨著巨大的文化鴻溝。“回不去的故鄉,融不進的城市”成為城鄉統籌發展面臨的現實境況。
“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習近平多次強調:“發展不能是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或者這一部分像歐洲、那一部分像非洲,而是要城鄉協調、地區協調。”“城鄉一體化要協調好,城鄉一體的人員流動、布局、社會發展等問題都要規劃好。”“城鄉聯動,就是要打破城鄉 二元結構,把發展塊狀經濟與推進城市化結合起來,與推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結合起來,與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結合起來。”
在福建閩北農業大縣建甌,池有旺等100多戶農戶,通過海西蔬果茶交易中心將土地抵押給中國建設銀行做擔保,每人獲得了30萬元的“支農貸”。
建行福建分行副行長丁保平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說,在邊遠貧困地區,銀行出于成本的考慮,設立的網點相對較少。丁保平卻認為,這些地區的農民對電子銀行、網上支付等新型金融服務模式并不熟悉,更需要將銀行網點延伸下去。數據顯示,目前建行福建分行已在528個村鎮設立了784個助農取款服務點,覆蓋近7成縣域。
“央行、財政部等監管部門的政策非常有效地引導了資金向‘三農’領域的傾斜。”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胡玉瑋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表示,“2015年央行的‘雙降’,特別是定向降準,增加了農業領域的資金流動性。”
今天,城鄉居民同在奔小康的路上,必須攜手并進、共同發展,才能真正實現全國13億多人的百年小康夢想。
中華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觀念,可以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深厚的文化根基,為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難題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是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全部成果的總括和結晶。二者并駕齊驅,并行不悖。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任務,確定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戰略方針。
習近平指出:“在堅持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的同時,強調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強調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體現了重點論和全面論的統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離不開精神文化生活的小康。十八大報告指出:“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
目前,從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與踐行,以及孔子學堂弘揚傳統文化等,成為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的有力抓手,充分展現了我國人民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
2015年2月28日,習近平在會見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代表時強調,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物質財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我們要繼續鍥而不舍、一以貫之抓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全國各族人 民不斷前進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強大的精神力量、豐潤的道德滋養。
虛功實做,水滴石穿。實踐證明,目前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不僅內涵更加明確、內容更加豐滿、思想更加成熟,而且日趨深入人心,已經成為凝心聚力奔小康、早日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
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彰顯了“協調”的魅力所在。國富民強中國夢,惟此二者“協調”,才能成功。
結語握拳才能聚力,聚沙方能成塔。推進一項事業,需要協調;成就一番偉業,更需要協調。在“十三五”新航程啟程之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只待沖刺,中國迎來實現復興夢想的關鍵節點的時刻,分清“輕重緩急”,“詳略得當”,像彈鋼琴那樣,重音、輕音交相輝映,長音、短音相得益彰,才能彈奏出和諧的樂章。
內容來源:新浪網
微信公眾號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