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市紅豆村旅游項目是2008年四川汶川震后重建的重點項目之一。我們從總體規劃到修建性詳規,直至景觀施工最終完成,全程參與。項目在2009年5.12日建成對外開放,紅豆村先和得到過吳邦國、溫家寶等國家領導人的視察,成為四川震后重建的示范工程。
我們在做什邡紅豆村旅游規劃時充分運用了《周易》變易、不易、簡易的原理。在三易的基本原理指導下優秀的完成項目的規劃,充分說明傳統文化的理論運用到規劃設計中也可以煥發出新的光彩,下面做一簡要介紹。
一、變易——變化中求發展
此前有關紅豆村的方案設計幾乎是一成不變模板式的新農村建設模式。我們在對紅豆村項目的規劃之初就是通過變易的方式來為紅豆村獲取了新的發展空間。
定位變化,由震后重建居住型村落,轉變為一個利用震后重建資金新興的鄉村旅游度假區。由簡單的為居民提供住宿、生活場所的村莊,轉變為一個具有造血功能,可以為當地居民提供經濟收入的旅游新村。
主題變化,由一個普通的川西民居聚落,轉變為一個以“婚慶”為主題的特色村落。以村內一顆1200年的紅豆樹為原點和依托,結合當地川居特色,為村落的重建注入民俗婚慶主題的文化概念。
理念變化,由鄉村城鎮化建設的理念,轉變為回歸鄉村意境的核心理念。紅豆村之初的設計整齊劃一、道路筆直寬敞、行道標準綠化,與鄉村大的環境格格不入。我們迅速調整了這種思維,強調還原鄉村本色,自然弧形的道路,不規則的鄉土樹木分布,錯落的民居分布與周邊的田園風光融為一體,勾勒出一幅曼妙的意境。
模式變化,轉變居民的經濟收入模式,通過項目建設為村民帶來雙重的受益,以“婚慶”為主題,講現有的農業生產轉變為婚慶產業的發展,以此推動重建村落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繁榮。
二、不易——萬變不離其宗
從規劃設計的各個方面都反應了萬變不離其宗的理念,所有的變化都是建立在相對不變的本底之上。
1、資源提煉從本土出發
鄉村旅游的資源豐富,可利用的資源也很多,規劃加強了對現有資源的總結和提煉,挖掘出最核心的資源。
紅豆村的資源可概括為:紅、綠、古、韻。
紅——相思相戀的紅豆情;
綠——宜然幽靜的田園風光;
古——相伴千年的古樹和古井;
韻——川西民居風格的鄉村風貌。
古樹、古井,紅豆、鄉村,組成古典愛情與現代浪漫的完美風景。
2、發展目標從本身出發
發展的目標體系,既要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又應該與當地及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和趨勢進行結合,最終制定出最符合自身發展的目標體系。
根據紅豆村自身的個性個特點,其發展目標由主題、品牌、產業、模式形成四層的遞進關系:
打造一個主題:以千年紅豆為依托的愛情文化。
塑造一個品牌:以川西鄉村為背景的婚慶基地。
構筑一個產業:以婚慶產業為支撐的特色經濟。
創建一個模式:以特色產業為動力的重建鄉村。
3、空間布局從本地出發
紅豆村作為以鄉村旅游規劃,與一般景區空間結構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要以自身的需求出發,立足于圍繞本地特色不變的基礎上來進行空間劃分。其主要的旅游功能集中在核心區和居民聚集區,對于傳統中的入口形象區,接待服務區等旅游功能區需求較小,因此規劃將紅豆村空間結構上劃分為:
一心、兩翼、三區
一心:紅豆樹——田園景觀視覺核心
對紅豆樹周邊密林進行清理,形成以紅豆樹為核心,包括了水系、竹林、田園風光在內的紅村景觀核心。
兩翼:紅豆村二組和三組居民聚集區形成的東西兩翼
紅豆村二、三組分別在軸線東西兩翼,圍繞現有良好的川西民居為根基,加強民居周邊環境景觀的建設,并為民居賦予豐富而主題鮮明的旅游功能,成為紅豆村婚慶鄉村旅游的重要依托。
三區:三個功能區
良田美景——田園風光區,不改變田園風貌,充分利用現有的田園景觀。
相思紅豆——婚慶文化區,圍繞1200年紅豆樹形成為婚慶文化核心體驗區。
云溪鄉居——鄉村風貌區,在兩個村落的基礎上自然形成鄉村風貌區
微信公眾號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