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發展和經濟水平的提高、城市規模的擴大,機動車快速增長給城市交通造成巨大的壓力,基于對城市問題的反思,曾經占據城市交通主導地位的慢行交通又被重新提起。慢行系統的提出是經歷了快速的工業化與城市化之后,人們開始對目前過于緊張的生活狀態進行重新審視,開始提出向慢生活回歸的理念。
如今,作為一種綠色和時尚的出行方式,慢行交通受到廣泛關注和重視,慢行系統的建設在哥本哈根、阿姆斯特丹、波士頓等城市日趨成熟,更成為這些城市最具活力和代表性的風景線。
一、慢行的概念
一般認為,慢行一般是指出行速度不大于15km/h的交通方式,主要包括步行及非機動車交通,有些定義中還包括限速電動車。按其出行目的可分為通勤和休閑兩類:慢行通勤注重出行的結果,以快速、便捷、安全為首要要求;慢行休閑注重出行的過程,以寧靜,舒適、安全為首要要求。
慢行交通(通勤)系統:是指為慢行交通服務的各類交通設施。包括非機動車道與步行道,過街設施,自行車停車場,自行車租賃系統和交通穩靜化設施等。
慢行休閑系統:是指所有承載慢行休閑活動的自行車道與行人道組成的體系及其相關附屬設施的總和。
慢行休閑道:沿著綠地、河流、溝渠、山脊、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設的,可供行人和騎車者進入的,容納休閑游憩活動的路徑。
二、國內發展歷程
自2011年起,中國綠道規劃建設進入蓬勃發展期,建設總里程自2010年的一千多公里將在5年內達到兩萬多公里。
“廣東省珠三角(九市)綠道網”發揮出了巨大的綜合效益,被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授予2011年“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江蘇省環太湖風景路” 2012年初《江蘇省環太湖風景路規劃》已由江蘇省政府審定同意,計劃在兩年內建成全長317.5km的臨湖風景路。
“成都市健康綠道” 2010年9月,成都開始打造“綠道”。現在成都已經建成了多座健康綠道,例如溫綠江綠道,錦江198道,郫縣綠道等等。
隨著十八大 “五位一體”總體建設布局的提出,生態文明建設地位尤為突出,中國慢行系統(綠道)的建設必將步入黃金期。
三、建設標準
《珠江三角洲綠道網總體規劃綱要》《成都健康綠道建設工程技術規范》……
各類綠道坡度參考標準
類 型 |
縱坡坡度參考值 |
橫坡坡度參考值 |
人行道 |
3%為宜,不超過8% |
2%為宜,不超過4% |
自行車道 |
不超過12% |
不超過4% |
綜合型綠道 |
3%為宜,不超過8% |
2%為宜,不超過4% |
微信公眾號
新浪微博